本学期,我们镇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全镇统一备课,实行教学资源共享。每周星期三下午3:00全镇初中数学老师汇集于联合学校校本部进行集中教研。先听课,再评课和讨论教学课件制作、教学内容取舍和编排,以及商讨当前全镇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在听了两节兄弟学校的同行们的数学课后,不由感叹,学生的能力决定了老师的高度。
曾经有教育专家提出了这么个观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被很多人视为教育界的圣言,并广泛用于评价一线老师,并且列举了一系列教育界成功的案例来佐证。作为一名基层的一线老师,我向来对这句话嗤之以鼻和不屑一顾的,但是又无法反驳。不过,我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学生的能力决定了老师的高度。
在教研过程中,上课的老师都经过了精心的准备,无论导入、探究、例题讲解、练习巩固、课堂小结,还是教学课件设计和制作都花费了非常多的心思,上课也是尽心尽力,一丝不苟。按常理来说,这样的课肯定是非常成功的。然而,事与愿为,听的两节课就没有一节成功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学生跟不上。
我听的第一节课是华师版七年级上册第3章《整式》中的单项式和多项式一节里的“同类项”,这个内容是很基础、很简单但又非常重要,因为在后续整个代数计算里都要用到。上课的老师通过记学生观察、类比、讨论之后,再归纳“同类项”的概念并且用课件和板书两种方式展示出来,并在板书中特别注明了“同类项”的两个特点:字母相同;相同字母指数相同。并指出,“同类项”除了系数可能不一样,字母部分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在练习过程中,尽管老师一再提醒学生,还是有超过50%以上的学生无法理解,根本找不到“同类项”。
我听的第二节课是华师版八年级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中的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这个内容本身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上课的老师讲得非常清楚,对重点把握很准确,难点也很好的进行了突破。然而,参加上课的学生(大约有18个,临时随机安排的),有很多同学无法做到准确无误地说出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内容,这也就算了,更为过分的是至少有12个学生根本就作不出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图形,而这个内容在华师版七年级上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中学习过,而且小学也有学过作垂线。
这两节课虽然基本走完了老师设定的教学环节,但显然不能说是成功的。由于学生的基础和理解能力,直接影响了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完全没有达到上课老师预期的目标。在评课的时候,我只说了一句:“学生的能力决定了老师的高度。”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承认老师的课堂教学的艺术有高低,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强弱,但是无论教学水平有多高,当你面对一群渣一样的学生时,你有的只是无力感。
而这种现象在如今的农村中小学里绝对不是个案,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就不讨论了,因为涉及的方方面面实在太多,有前面老师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有学校的原因,也有家庭原因,还有社会的原因。而这些问题中的大多数是秋思这样的普通老师能解决的。事实上,秋思自己也面临这样的尴尬局面,能做的真的不多,只能放慢节奏,多几分耐心,多几分包容,尽力而为,做到问心无愧罢了。
附带说一句,别给我拿名校和名师来对比,明白人都知道除了学校管理确实到位,师资力量确实强大,最重要的是生源的优势是广大农村中小学无法比拟的,家长对待教育的态度和对孩子学习的要求也是农村无法相比的。